新丝路

字:
关灯 护眼
新丝路 > 追溯华夏:纵穿历史,对话古今 > 第395章 十全老人要遭殃了

第395章 十全老人要遭殃了(第2/3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表演。

    说出自己六下江南的目的,大概的意思就是:

    自从公元1644年开始,大清入关,推行“剃发易服”政策,激起了江南地区的奋起抵抗。

    对于江南民众的抵抗,清军采取了血腥弹压。

    著名的“嘉定三屠”“扬州十日”,都发生在江南地区。

    可以说,清军所到之处,均生灵涂炭,血流成河。

    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。

    一百多年来,江南地区的反清情绪依然十分浓厚,反清思想和反清言行一直不断,哪怕清廷施行严酷的“文字狱”,也没办法彻底灭绝。

    乾隆皇帝来到江南,通过登绍兴会稽山祭禹陵、减免江南地区税赋、视察河工海防等方式,安抚江南民众,笼络文人士大夫,巩固清朝统治。

    江南一带,土地肥沃,河流众多,经济发达,民众富庶,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“鱼米之乡”。

    清廷前期最繁华的江宁府、苏州府、扬州府、还有杭州府,都处于江南地区。

    江南地区光是浙江和江苏两省,每年上交的赋银赋粮分别达到全国总数的20.8%和30%左右,为了稳定江南的经济状况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乾隆六次下江南真正的原因,大概是巡阅军队,视察水利,笼络人心,了解风俗,游览风景,顺便收藏江南美女这几个方面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是向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学习。

    乾隆一向自视甚高,处处都要和圣祖康熙对比,康熙曾六下江南,那么他也要下六次!康熙在位61年,那么他在位也要60年(少一年是给爷爷面子)!

    “弘历。”

    “你个混账孙儿。”

    没等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出声,康熙皇帝却是忍不住了,直接给了乾隆一个耳刮子,面红耳赤训斥道:

    “弘历,你下江南,完全是虚荣心作祟,居然敢花费朝廷国库天价钱财…”

    乾隆捂着脸,“圣祖爷爷,你……”

    这很明显啊!

    刚才乾隆的话,牵带着康熙也托进坑里了。

    康熙能不怒吗?

    他可不想再被老祖宗骂了,所以先下手为强,转移矛盾,精明得很。

    努尔哈赤没有立刻降罪,再次向溥仪求证,“你说,弘历六下江南,此后对于大清,有何影响?”

    在这位清朝开国皇帝眼中。

    任何东西。

    任何子孙。

    都没有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重要。

    江山是实打实。

    其他说啥都是虚的。

    溥仪绝对是个实诚真诚的人,对于乾隆六下江南的影响,也是直言不讳。

    说因为六次南巡,耗费实在太大了!

    乾隆皇帝每次南巡,随驾官兵一般都要到3000名左右,马匹约6000匹,船四五百只,役夫几千名,花费白银上百万两,真正是劳民伤财!

    还说这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,因为不但国库的钱被这个长命自负的乾隆皇帝花完了,而且民力也消耗了不少。

    努尔哈赤再问,“溥仪,若是乾隆与隋炀帝相比,谁在奢侈享乐这方面,更胜一筹?”

    直呼谥号乾隆。

    说明努尔哈赤开始极度不满了。

    乾隆跪在那,再次瑟瑟发抖中。

    溥仪却不为所动,以一个后世人的角度评价着。

    就结果来说,两次下江南都耗费巨大,使得国力大损,而且特别扰民。

    不过,乾隆因为有着之前康雍盛世的底子,而且懂得一些安抚手段,比如修黄河、减免赋税等,恩威并用,所以没有引起民变。

    而隋炀帝爆而无恩,急功冒进,下江南又进一步激起了民变,加速了隋帝国的崩塌。

    不过,如果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来比,乾隆下江南恐怕还比不上隋炀帝。因为隋炀帝下江南伴随着开凿京杭大运河,千年以来,京杭大运河的作用已经不用多说。

    “弊在当代,功在千秋”八个字已经能概括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。

    而乾隆下江南留下了什么呢?一个耗空了的国家,却没有大运河这样的千秋功业。

    说完这些。

    溥仪算是如释重负。

    再一次,溥仪低声询问,“林先生,能否,让我爱新觉罗的众多老祖们,继续安睡九泉?”

    林枫点头,示意溥仪放心,他不会对清朝皇帝清算些什么。

    看到两人在私底下叽叽喳喳,观众们都乐了,表示这位封建王朝最后一帝,溥仪是个很实诚的好人。

    完全得到求证。

    努尔哈赤走到乾隆身旁,与皇太极一左一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